您所在的位置:HOME 新闻中心媒体转载

退市是净化市场的排污阀

发布时间:2012-04-02

        自沪深交易所开张以来,我们就连篇累牍宣传价值投资,可价值投资还是旁门左道。相反,尽管我们一直对投机行为围追堵截,可垃圾股的炒作却蔚为大观。这样的折腾不知轮回了多少次,但泾渭分明的景观并没有改变它们的反差度。眼下我们又在大规模宣讲价值投资,劝导的场景又一次降临。
        与其他市场一样,股票市场也是利益之所在。利益之所以能维系并促进市场发展,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各方能各取所需,各得其所。而市场之所以能够保障交易者的利益,关键在于其具有相互制衡的机制以保障市场运行的秩序及效率。如果一个市场假冒伪劣猖獗,违法乱纪盛行,这个市场就会远离秩序而堕入“丛林时代”。中国股市正气不彰、投机炒风凌厉,正是这样一个缩影。
         我们知道,公司上市是为了借助外部力量将企业做大做强。因此,借助IPO,企业能够获得所需要的资金。但是,这是以股权让渡以及尔后的回报为前提的。就是说,若用收益与支出来衡量IPO是否合理,市场各方经过算计之后会达成一个均衡的结果:公司让渡股权,收获资金;投行付出辛劳,获得承销费;投资者付出资金,获得股权。就单个公司而言,这样的算计比较简单。而现实的市场是许多这样的行为反复叠加的结果。因此,即使从单一公司角度来考察,我们也会明白,在这些短暂的均衡关系中至关重要的是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利益关系的维护。如果多家公司竞争IPO,那么,公司之间的竞争会在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建立起自动协调的保护机制以保障市场效率。一旦公司经营出现问题,原来的计划落空,预期不能实现,那么,自然会有办法来处理这棘手的事。表现在股市上,就是股价下跌,公司破产关门。这样,从IPO开始的游戏就此终结。
        然而,原本完整自然的循环在A股市场被中断,打乱。针对经营不善、摇摇欲坠的公司,我们设计了一个宽宏大量的制度安排——ST机制,以期挽狂澜于既倒,让垂死企业起死回生。这种设计似乎出于以下几点考虑:1、上市公司退市涉及到职工与债权人的利益,必须小心处理;2、要顾及地方政府与部门的利益;3、还要照顾二级市场成千上万投资者的利益。因此,设置一个免死的缓冲区似乎合情合理。但是,经验告诉我们,这样的机制设计很少能如愿达到预期的结果——能起死回生的企业少之又少。倒是产生一个意外收获——ST股票炒作从此登堂入室,蔚然成风。
        ST股成为市场炒作热点,也不是空穴来风,大有冠冕堂皇的理由,诸如资产重组,主业转型;资产注入,实力增强;股东调整,思路翻新等等。然而,市场憧憬能变为现实的并不多。而且,随着时间推移,乌鸡变凤凰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其根源在于:1、随着市场发展,上市公司覆盖面不断扩大,地方政府、行业部门能动用的资源越来越少;2、随着中小板、创业板的建立和发展,壳资源的价值越来越小;3、上市公司经营不善,往往不是资源问题,也不是人的问题,而是机制问题,而重组企业在机制上的创新尝试往往用力不多。由此,ST股的重组绝大多数不能善终就不足为奇。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暂缓退市会给一些人带来利益:一方面,上市公司不会清盘关门,原有的利益框架可以维持苟且;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动作,保留了企业再生的希望。这些与注重短期效果的企业考核机制以及政府政绩考核机制在谋求安稳的现状上的诉求是一致的。与此同时,另一个利益圈由此形成,即围绕ST公司重组聚集了一个新的利益团体。他们充分利用企业重组过程中的一切机会,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通过二级市场赚取丰厚利润。这大抵就是ST股炒作长盛不衰的内在原因。很明显,ST机制拖延了事态,掩盖了矛盾,以短暂的安逸掩盖市场矛盾,最终牺牲了更多人的更长远利益。
        如果有一个简单明晰的退市机制并被严格执行,那么至少会产生三个积极的结果:首先,最直接的就是垃圾股会变成烫手山芋,没有人敢接手,更没有人抱着垃圾四处炫耀,大肆炒作。其次,二级市场的理性自然会反馈到一级市场。其结果就是一级市场的IPO会趋向理性,发行估值趋向合理;最后,上市公司会更加用心尽力地经营自己的事业,股东会自觉通过经营来优化自己与市场的关系,巩固自己的地位与声誉,以赢取更大利益。
        众所周知,现代城市如果没有排污系统,那一定会垃圾遍地,瘟疫流行。可是,我们将证券市场的排污阀关上了,却浑然不觉其害。因此,看似简单轻巧的退市机制,实际上相当于城市的排污系统,一旦排污阀关上,污秽之物不能正常排泄,证券市场就会受到污染。因此,退市机制不仅能及时清理经营不善的公司,警醒现有公司,而且会指引欲上市公司理性地行使自己的职责,发挥自己的潜能,兢兢业业地搞好企业经营。退市,一举多得,善莫大焉。

(证券时报)